河南漯河中学高考加分乱象被曝光

2014-07-11 16:03:08  来源:互联网

    ■热话题

  全校位列省文科前10名的3名学霸全都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模考全校文科前20名中,14人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一个800人参加的武术比赛,产生了近400名国家二级运动员……河南漯河中学加分乱象近期被曝光,

  ■一评

  加分乱象是高考公平拦路虎

  王烁

  高考加分政策,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教育部门当初制定这一政策,是为照顾有文艺、体育特长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尽管初衷很好,但加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留下了较大作弊空间。

  体育加分尤其混乱。据说只要学生穿过某层级球队的球衣在场边当一次“板凳队员”,赛后再与全体队员合个影,就能证明该学生具有“体育特长”,并顺利通过书面审查。这种变戏法式的加分,只要“玩”得不过分,似乎都容易过关。

  正因为体育加分的“游戏”颇容易操作,许多高中的作弊者对此“情有独钟”。

  比如被媒体称为“体育神校”的漯河高中,今年符合体育加分资格的考生多达74人,而河南全省获得体育加分的考生总共只有738人——这意味着,漯河高中享受高考加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数量,占了全省十分之一。辽宁本溪高中更夸张,竟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多种“业务”的体育特长加分服务——每种特长都明码标价,比如足球特长要4万元,游泳特长生(不须下水学泳)7万元至8万元。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高校都有对体育特长生特殊照顾的制度,但当时公众似乎没有太大的意见。究其因在于,那些获得加分的学生在某项体育特长上的确表现出色,无愧“体育特长生”的称号。但现在,大多数以所谓游泳、乒球、足球、排球等“特长”加分的学生,混进大学后根本没进入任何校运动队,

  高考本是全国考生进行公平竞争的平台,但现在因为有一些利欲熏心的学校的操作,这个平台已不再纯粹。高考体育加分的“热门大片”接连上演,表面上是造假,实质上是另一种考场作弊行为,这对其他高考生而言极不公平。漯河高中、本溪高中能钻高考加分制度的空子,从一定程度说明体育加分制度本身就存在弊端。高考作弊祸患猛如虎,有关部门对此应充分重视,想办法阻止这种极易滋生腐败的游戏继续下去,切莫让畸形的高考加分成为其他考生公平竞争的拦路虎。

  ■再评

  “合规不合理”加分也应追责

  李亚楠 尚昆仑

  漯河高中体育加分乱象被媒体曝光后,有网友调侃说如今“学霸”都是文武双全——既能戴着“啤酒瓶底儿”眼镜在文化课考场上拿高分,又个个都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我们不排除世上有一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面对明显不符合常理的加分乱象,显然不是有关部门一句“符合程序”就能糊弄过去的。

  当地有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高考体育加分为弘扬传统武术起了不小作用,很多学校都因为能加分而出现了武术热。其实稍有理智的人都不难看出,那些积极谋求体育加分的学生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想成为武术大师。在异化的制度下,传统武术非但不会因加分得到弘扬,反而会因涉嫌舞弊而饱受社会质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教育工作者在谈及体育加分乱象时称,“没有本事的人干不成这事”。其潜台词似乎在说,“书山有路权为径,学海无涯钱作舟。”其实,在几年前浙江航模加分风波中,有不少学生交数万元培训费就能获得20分高考加分,当时就有家长抱怨称不合理的加分制度促成了一个由权势家庭组成的“高考加分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背后有哪些人存在钱权交易,都应彻查。

  面对各方质疑,政府部门仅仅发声明坚称程序合规,然后就对荒谬的体育加分乱象视而不见,对如潮的质疑声充耳不闻,这显然是不恰当的。通常来说,结果不合理都说明程序有问题。若是明显的违规,政府不需怎么调查,公众自能看个明白;但面对“合规不合理”的荒谬局面,公众就未必能一下看透其门道何在。

  高考加分事关重大,因为每多一分都可能在排名上压倒数百数千乃至数万名学生。公众有权追问事关考生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到底存在哪些漏洞,政府更有义务主动介入体育加分风波,通过深挖细查搞清楚到底是哪些环节或哪些人出了问题,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主体予以严厉问责,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代。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漯河高中74名涉事学生中有些人原本成绩不错,如今因为体育加分招致无数质疑,恐怕心里也不是滋味。正因如此,公开透明的调查和应对,不仅是对相关考生负责,也是对全省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负责,更是对今后将要走入考场的所有考生负责。希望政府部门能认清形势,做好该做的事。

编辑:penghuiping
Copyright © 2014 大学网址导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