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业生的求职故事

2014-06-07 15:19:56  来源:南京日报

  转眼已是12月,2014届高校毕业生早已踏上求职征程。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南师大计算机专业陆彬其的简历上记载了他获得的丰富荣誉,可迄今为止,他投出的大部分简历都毫无回应。从陆彬其和其他几位毕业生的求职经历,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就业难”的一些症结所在。

  面试的打击:

  “面试中的实战题,好多都不会”

  为增加成功几率,陆彬其“海投”,在网上向四五十家企业投递了简历。遗憾的是,并不成功。

  “好不容易来了几家公司的面试通知,但自我感觉基本都没戏。”陆彬其说,上周三,他参加了甲骨文公司的面试,考官要求现场写一段程序。

  “我没有写出来。”陆彬其说,当时感觉就像小学生在做数学课本里的最后一道思考题,要用到的基础知识都学过,但自己不会解题。

  还有让他更囧的。参加一家电信企业面试时,对方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15人坐成一圈,面试官给一个主题,让设计一款老年人手表,面试官全程在旁边围观,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基本没能说上话,更别提有什么很好的表现了。”陆彬其对自己的表现直摇头。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高静在参加了几次群面后,也备受打击。“我把自己和陌生同学界限划得太清,不能和他们好好讨论,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也没有认真听,很难融入新团队。在一次房地产营销工作的面试中,一位面试官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专业能力不够。”

  【点评】面试中的挫败,源于在校学习的缺陷。高校有的专业教学和社会实际脱钩严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过于理论,有些知识对企业来说甚至是过于陈旧。这也是不少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反而不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原因。

  学科的尴尬:

  “跨学科的专业,听起来很美”

  南财劳动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范雨菲也投出去了一堆简历。

  “有些职位无论从专业吻合度还是薪水上来说,自己根本就不满意,但烦不了这么多,因为我们专业求职太尴尬了。”范雨菲告诉记者,他学的劳动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但招聘中企业的专业要求很具体,要么是人力资源,要么是财务,他的专业处于劣势。

  “面试时经常有考官问,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我每次都要‘耍个小聪明,如果对方要求的是人力资源专业,就往人资靠,如果要求的是财务专业,就往财务靠。”

  刚读研时,范雨菲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金融方向更感兴趣的他不仅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也找了相关的企业实习,可在面试时,还是难敌专业度更吻合的学生。

  同样,国民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卫佳佳也遇到了这个尴尬状况。“我之前去参加双选会,一家证券公司的面试官因为我的专业和他们的岗位吻合度并不高,认为我的职业规划方向不明确。”卫佳佳说,其实她知道自己既不属金融,也不属管理与财务,投哪个岗位都是打擦边球。“跨学科的专业,真的只是听起来很美。”她说。

  【点评】高校在开设交叉学科时真结合了学科特点,还是仅仅起了好听的名字?应该说,开设交叉学科,要求相关学科都有较强的优势,导师或学术带头人也须有多学科背景,否则很难发挥结合优势,也不会被市场认可。从这点上看,不少高校开设交叉学科更多的只是赶时髦,有其名而无其实。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需睁大眼睛,仔细辨别。

  还有这些问题:

  “也许我的眼光太高了”,“没有提前职业规划”

  采访过程中,毕业生们提到最多的就是“今年竞争太激烈,岗位比去年少”。

  “交通银行去年在全国招了5000多人,今年只招了4100多人,工商银行今年在南京也只招了二三十个人。我去建行参加笔试的时候,一共10个人,除了两个本科生和我,其余全是十大名校的硕士,我的学历一点竞争力都没了。”卫佳佳瞄准的岗位都是南京地区的大公司,“苏南也可以考虑,但公司必须是叫得响的。”她说。

  南师大数学师范专业的袁波更是坚定地表示“要留在南京”,他决定“背水一战”,将全部希望压在明年1月份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上。“尽管竞争会很惨烈,但只要通过了这次考试,就可以参加面试,能留下来的话还可以有编制。”他充满期待。

  “也许是我选择工作地点太局限、要求太高了。”袁波说,班上一些回老家的同学,工作已经定下来了,“也是老师,收入也不会差。但我总觉得回去不甘心。”

  卫佳佳分析,现在的就业竞争力不够,和自己“临时抱佛脚”有关系,“如果,我提前上网了解下就好了,不管是学什么经济学的,只要考到CPA(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证书,找工作也不至于这么费劲。”

  【点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合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其环节有两个方面: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学生从进大学起,就应该开始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本专业的特点、面向的就业市场、就业市场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人才的需求等。到毕业时,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而不会盲目提出地域、薪资等要求。盲目追求在长三角就业,难度非常大,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大学生,应该能意识到中小城市所蕴藏的事业机会和发展潜力。(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编辑:penghuiping
Copyright © 2014 大学网址导航 All rights reserved.